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磚窯廠旁不滅的明燈:中都開王殿的文化保存記事

磚窯廠旁不滅的明燈:中都開王殿的文化保存記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416096
莊文韋
巨流圖書公司
2019年12月25日
150.00  元
HK$ 135  






ISBN:9789865416096
  • 叢書系列: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研究叢刊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5 x 1.4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研究叢刊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其他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研究叢刊 ?



      高雄愛河畔的中都工業區,是臺灣上個世代磚材生產工業的重心區域。在磚窯廠的周遭,曾吸引來自澎湖、臺南等地的工人,逐漸形成移民聚落──位於其中,由磚仔窯聚落第一代移民所建的開王殿,便是昔日聚落的信仰中心。



      經歷產業轉型、中都唐榮磚窯廠被指定為市定古蹟、都市重劃與住戶拆遷,這片土地上地景產生了劇烈的變化。古蹟保存區外的百年古廟開王殿,一度面臨拆除命運,但它亦曾是居民與勞動者共有的記憶,過往窯工生活文化地景一部分。



      在文史工作者與信徒們的各方奔走下,開王殿仍堅守在原地並逐漸回復機能。是什麼力量讓這些人凝聚在一起?本書記錄了中都地區與開王殿的過往,以及信徒與文史工作者們投入文化保存運動的軌跡。



    本書特色



      中都開王殿是往昔中都唐榮磚窯廠附近聚落居民的信仰中心,由澎湖移民所搭建,見證了中都工業區的興衰與地景轉型。其豐富的宗教民俗活動,由保存的開壇紀錄簿也可窺看過去聚落居民的常民文化。



      本書詳實考證並記錄了開王殿的歷史,以及2010年開始一連串的文化保存運動。這亦是本由熱愛歷史的數學老師撰寫而成的常民歷史書籍,融合理科邏輯與文學浪漫,內附現今中都地區地圖拉頁,可讓讀者再次走訪、重新認識這片土地。

    ?


     





    高雄研究叢刊序

    推薦序──讓磚窯工的信仰記憶浮現歷史舞臺�李文環

    推薦序──廟宇文化與現代醫學�薛元毓

    推薦序──數學與歷史美麗的邂逅�汪坪志

    自序



    第一章 寫作緣起

    第一節 研究回顧

    一、文資保存的問題與探討

    二、靈力與地方感



    第二章 中都開王殿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 中都歷史中的開王殿

    一、戰前「中都」地區與開王殿

    二、戰後中都與開王殿的歷史地位

    第二節 主祀神轉變的靈力特色

    一、草創的開王殿

    二、主祀神之轉變

    三、佛祖「復興」



    第三章 靈力的歷史與記憶

    第一節 匯集人氣的廟會祭儀活動

    一、歲時祭儀

    二、進香遊境

    第二節 靈力的施展

    一、神明代言人──乩童

    二、靈力施展的形式與範圍

    三、靈力需求

    第三節 神明的靈力傳奇

    一、降妖伏魔

    二、法術傳奇



    第四章 文化保存機制中的在地實踐

    第一節 開王殿的黑暗期

    一、沒有乩童,靈力施展受限

    二、人氣不再,停辦建醮活動

    三、人謀不臧,不健全的管理制度

    四、外在危機出現

    第二節 文化保存運動的開展

    一、保存運動的策略

    二、喚醒信徒的歷史記憶

    三、對文化資產保存的反思

    四、期待保存之路重現曙光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 保存大事紀

    附錄二 2017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小故事」獲獎文章

    中都文史踏查地圖



    ?





    高雄研究叢刊序



      高雄地區的歷史發展,從文字史料來說,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中葉。如果再將不是以文字史料來重建的原住民歷史也納入視野,那麼高雄的歷史就更加淵遠流長了。即使就都市化的發展來說,高雄之發展也在臺灣近代化啟動的20世紀初年,就已經開始。也就是說,高雄的歷史進程,既有長遠的歲月,也見證了臺灣近代經濟發展的主流脈絡;既有臺灣歷史整體的結構性意義,也有地區的獨特性意義。



      高雄市政府對於高雄地區的歷史記憶建構,已經陸續推出了『高雄史料集成』、『高雄文史采風』兩個系列叢書。前者是在進行歷史建構工程的基礎建設,由政府出面整理、編輯、出版基本史料,提供國民重建歷史事實,甚至進行歷史詮釋的材料。後者則是在於徵集、記錄草根的歷史經驗與記憶,培育、集結地方文史人才,進行地方歷史、民俗、人文的書寫。



      如今,『高雄研究叢刊』則將系列性地出版學術界關於高雄地區的人文歷史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既如上述,高雄是南臺灣的重鎮,她既有長遠的歷史,也是臺灣近代化的重要據點,因此提供了不少學術性的研究議題,學術界也已經累積有相當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些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卻經常只在極小的範圍內流通而不能為廣大的國民全體,尤其是高雄市民所共享。



      『高雄研究叢刊』就是在挑選學術界的優秀高雄研究成果,將之出版公諸於世,讓高雄經驗不只是學院內部的研究議題,也可以是大家共享的知識養分。



      歷史,將使高雄不只是一個空間單位,也成為擁有獨自之個性與意義的主體。這種主體性的建立,首先需要進行一番基礎建設,也需要投入一些人為的努力。這些努力,需要公部門的投資挹注,也需要在地民間力量的參與,當然也期待海內外的知識菁英之加持。



      『高雄研究叢刊』,就是海內外知識菁英的園地。期待這個園地,在很快的將來就可以百花齊放、美麗繽紛。


    國史館館長

    吳密察




    其 他 著 作